Wechat微信公众号 CBibleWorld/BibleEngine/Bible101 Telgram电报频道 BibleWorld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海德堡要理问答

来自基督徒百科
(重定向自HC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页地址 http://t.cn/zR5tOuV


英文版[1]

Heidelberg Catechism

Heidelberg Catechism The First Part - Of The Misery Of Man The Second Part - Of Man's Deliverance Of God The Father Of God The Son Of God The Holy Ghost The Third Part - Of Thankfulness Of Prayer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This is an HTML adaption of the e-text version provided by "The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y" (CCEL). The text version is located at http://www.ccel.org/creeds/heidelberg-cat-ext.txt

Here i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From: Cyclopedia Of Biblical, Theological And Ecclesiastical Literature, by James Strong & John McClintock I do not know the origin of the preface found on CCEL which states:

Heidelberg Catechism (extended) The Catechism Method of Instruction 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 As the Same is Taught in the Reformed Churches and Schools (with the Scripture references written out)

Note. This Catechism is fully based on the Scriptures. The references to Scripture are indicated in parentheses with a letter. For example, the letter (a) points to the texts (a) placed after the answer.

英文URCNA版 [2]

Heidelberg Catechism


PREFACE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was written in Heidelberg at the request of Elector Frederick III, ruler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German province, the Palatinate, from 1559 to 1576. This pious Christian prince commissioned Zacharius Ursinus, twenty-eight years of age and professor of theology at the Heidelberg University, and Caspar Olevianus, twenty-six years old and Frederick‟s court preacher, to prepare a catechism for instructing the youth and for guiding pastors and teachers. Frederick obtained the advice and cooperation of the entire theological faculty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atechism.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was adopted by a Synod in Heidelberg and published in German with a preface by Frederick III, dated January 19, 1563. A second and third German edition, each with some small additions, as well as a Latin translation were published in Heidelberg in the same year. The Catechism was soon divided into fifty-two sections so that a section of the Catechism could be explained to the churches in preaching each Sunday of the year.


The great Synod of Dort (1618-1619) approved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and it soon became the most ecumenical of the Reformed catechisms and confessions. The Catechism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all the European and many Asiatic and African languages and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most warmly praised catechism of the Reformation period.


The new translation of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here presented was prepared by a committee appointed in 1968 by the Synod of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The final text of the new translation was adopted by the Synod of 1975. Synod requested the committee to produce “a modern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which will serve as the official text of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and as a guide for catechism preaching.” Except in two instances, explained in footnotes to questions 57 and 80, the translation follows the first German edition of the Catechism.


In keeping with synodical instructions, biblical passages are quoted from 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This has occasioned some problems since the biblical quotations in the German edition derive from a text based on the developing Textus Receptus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which contains some additions not found in the Greek text underlying 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These additions are indicated in the text of the Catechism with accompanying footnotes in questions 4, 71, 77 and 119.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publishes this new translation of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with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widely used and help promote the kingdom of Jesus Christ.


英文CRCNA2011版[3]

Introduction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1563) was composed in the city of Heidelberg, Germany, at the request of Elector Frederick III, who ruled the province of the Palatinate from 1559 to 1576. The new catechism was intended as a tool for teaching young people, a guide for preaching in the provincial churches, and a form of confessional unity among the several Protestant factions in the Palatinate. An old tradition credits Zacharias Ursinus and Caspar Olevianus with being the coauthors of the catechism, but the project was actually the work of a team of ministers and university theologians under the watchful eye of Frederick himself. Ursinus probably served as the primary writer on the team, and Olevianus had a lesser role. The catechism was approved by a synod in Heidelberg in January 1563. A second and third German edition, each with small additions, as well as a Latin translation were published the same year in Heidelberg. The third edition was included in the Palatinate Church Order of November 15, 1563, at which time the catechism was divided into fifty-two sections or Lord’s Days, so that one Lord’s Day could be explained in an afternoon worship service each Sunday of the year.

The Synod of Dort approved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in 1619, and it soon became the most ecumenical of the Reformed catechisms and confessions.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European, Asian, and African languages and is still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warmly praised catechism of the Reformation period.

Most of the footnoted biblical references in this translation of the catechism were included in the early German and Latin editions, but the precise selection was approved by Synod 1975 of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Lord’s Day 1 Part I: Misery Part II: Deliverance God the Father God the Son God the Holy Spirit The Holy Sacraments Holy Baptism The Holy Supper of Jesus Christ Part III: Gratitude The Ten Commandments The Lord’s Prayer


中文赵中辉版[4]

海德堡要理问答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1563)

From CMI title: Ecumenical Creeds and Reformed Confessions and Catechisms Translated by Dr. Beng-kuan Mak Edited by Dr. Jonathan Chao Copyright by China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P. O. Box 366, Taipei 112, Taiwan

目录

序 言 引 论 第一部 论人的愁苦 第二部 论人的救赎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论圣父神 第三章 论圣子神 第四章 论圣灵神 第五章 论圣礼 第六章 论洗礼 第七章 论基督的圣餐 第三部 论感恩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论十诫(上) 第三章 论十诫(下) 第四章 论祈祷 序 言

  德国的普法勒次在1546年成为信义宗的教区,但在这不久,改革宗的信仰也在此地传开。因对圣餐礼观点的不同,发生了一连串的争辩:信义宗认为基督的身体是实实在在地在饼与杯之中,而改革宗则主张饼与杯是基督同在的表征与记号。为了解决此教义的分歧,当时在位的腓勒德利三世(Frederick III,1515-1576)在研究这两观点之后,采纳了改革宗的论点。为了教育青年,他不顾信义宗所施加的压力,邀请了数位海德堡大学的教授,也是改革宗的神学家,完成一个适用于学校、教会及讲台信息教导的信仰问答,其中最主要的两位,是善于辩证的乌尔西努(Zacharius Ursinus),及善于热诚表达的俄利维亚努(Casper Olevianus),他们二人的特长成为此问答的特色。腓勒德利三世也积极地参与于著作的过程中,带着论战性的第80问答,是出于他的建议,他并为德国的版本作了一篇序言。这份问答于1563年的1月,在海德堡的议会中被采用,故以此名之。在出版的同时,拉丁文版本也已完成。

《海德堡要理问答》在改革宗的信条著作中,是最具有权威性及最为通行的, 其原因有三:

1. 它被翻译成多种的语言,因此为许多的团体所采用。

2. 虽然是在激烈的神学争辩中产生的,但此问答却不具咄咄逼人的辩腔,语气十分温和,除了第80条之外,文辞之间满有安慰,而内容着重于实际信仰的需求,不重神学的研讨,所以颇受普法勒斯以外改革宗教区的喜爱。

3. 此问答的组织与众不同,乃是照着罗马书的方式写成。全文129个问答,分成三个部份:1到11是有关人类的罪及苦情;12到85是有关基督的救赎和人的信,包括对使徒信经及圣礼的解释;最后的部份强调人应有的回应,其中包括对十诫及主祷文的阐释。故改革宗的神学观随处可见。

中文王志勇版[5][6]

《海德堡教理问答》也被称为《基督徒追求敬虔的方法》(Method of Instruction 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乃是和十六世纪欧洲改教领袖加尔文的名著《基督徒敬虔学》(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十七世纪荷兰清教徒神学家布雷克的《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事奉》(The Christian's Reasonable Service)等一脉相承,核心都是教导基督徒如何过敬虔的生活。


“海德堡”之名来自德国一个城市之名。当时腓特烈三世(Elector Frederick III, 1516- 1576)是统治帕拉丁地区的选候,这一地区在当时大有影响。为了确保抗罗宗教训的和谐,并 在他所统辖的地区建立改革宗信仰,这位敬虔的选候吩咐当时二十八岁、任海德堡大学神学教 授的乌尔西努(Zacharias Ursinus,1534-1583),和二十六岁、身为其宫廷牧师的奥利华努 (Caspar Olevianus,1536-1587),撰写一份改革宗教理问答,以便教导年轻人明白真理,也 为牧师和教师 供教义指南。这两位年轻人都是学问渊博的神学家,其中乌尔西努在最后的定 稿过程中投入更大。在圣灵的赐福下,“乌尔西努的学识、奥利华努的精准珠联璧合,使得这 一教理问答具有非凡的魅力,堪称举世性的杰作。”另外,腓特烈三世也指示其他许多人,包 括海德堡大学神学系的教师和帕拉丁教会的神职人员,一同为这一教理问答的最后定稿贡献心 力。


当《海德堡教理问答》第一版面世的时候,德文圣经还没有分节。所以,当时的经文 索引只是在边上列出哪卷书、哪一章。另外,这一教理问答也没有按主日划分。后来一个拉丁 文版本才把圣经章节加进去,并且把问答编号排列。不久就分成五十二个部分,按照每年五十 二个主日来划分,这样便于每个主日讲解一部分,正好一年讲完。


在我们所采用的英文文本中,共有七百处圣经引文。这一教理问答之所以比当时其他 许多教理问答更多地引用圣经,是因为作者想使它成为“圣经的回声”。这些引证的经文本身 就是《海德堡教理问答》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腓特烈三世在其序言中所强调的那样:“这些 引证的经文使孩子的信仰得到来自圣经的确证。从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中能够挑出这些经文,作 者本身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海德堡教理问答》共有 129 个问题,根据《罗马书》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始 两个问题是序言部分,是综述性质的。接下来 1 至 11 问,考察罪与愁苦的经历(罗 1-3: 20);12 至 85 问,涉及到在基督里的救赎和信心(罗 3:21-11:26),其中包括对《使徒信 经》的长篇解释,然后是对圣礼的解释;问答 86 至 129 问 所强调的则是得蒙上帝的拯救之后 感恩的生活(罗 12-16),主要解释的就是十条诫命和主祷文。《海德堡教理问答》的主要特 色之一就是对教义的解释不仅清清楚楚,并且充满了敬虔的温馨,在解释的方式上则注重经历 性、实践性。这样一来,《海德堡教理问答》不仅强调真理的客观性,更强调我们个人在主观 上对真理的经历;不仅强调教义的方面,更强调在心灵和生活上对教义的体证和实践。所以, 这个教理问答非常具有个人性和灵修性,贯彻始终的称谓就是单数性的代词“你”,这就使得 这本书被上帝的子民称为“安慰之书”。


这一教理问答在 1563 年就由达斯努斯(Petrus Dathenus)翻译为荷兰文,并在 1566 年在他所编辑的《诗篇颂扬》中出版发行。《海德堡教理问答》那种个人化的风格和经历性的 内容很快就赢得了荷兰基督徒的热爱。同年,加百列牧师开始在他所牧养的阿姆斯特丹教会中 在每个主日下午解释《海德堡教理问答》,后来这成为荷兰改革宗教会的习惯模式。另外, 《海德堡教理问答》先后得到了维塞勒总会(Wesel,,1568 年)、伊慕丹总会(Embden, 1571 年)、多特总会(Dort, 1578 年)、海牙总会(Hague,1586 年)的批准,并在 1618 至 1619 年全国性多特总会上被正式接纳为《三大合一信条》之二,这次会议还要求牧师有责任 在每周讲解这一教理问答。


《海德堡教理问答》已经被翻译为各种欧洲语言,也被翻译为十几种亚洲和非洲语 言。在发行的广度上,这一教理问答被认为是紧紧排在“圣经、《效法基督》和《天路历 程》”之后。《海德堡教理问答》满有圣灵的膏抹,在神学模式上是健全的加尔文主义,在笔 调上极其中肯,在精神上非常具有合一性。因此,这一宝贵的“安慰之书”始终是欧洲宗教改 革时期应用最广泛、最受人称赞的教理问答。


这一教理问答在 1563 年一月得到了海德堡总会的批准,随后同年出版了另外三个德文 版本和一个拉丁文版本。第四个德文版本是公认的文本,此处的中文译本乃是根据这一德文译 本而有的英文译本,就是 1965 年俄德曼斯出版社的英文译本,这一译本长期为美国改革宗教 会和美国尼德兰改革宗教会所采用(The Psalt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5)。同时,我们也 参考了乌尔西努所注释的《〈海德堡教理问答〉释义》一书(The Commentary of Dr. Zacharias Ursunus on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Columbus: 1852)。《海德堡教理问答》最早的中文译本是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在 1957 年《历代基督教信条》中的译本,然后是赵中辉牧师在 1993 年 《教会工人培训手册》中的译本,2000 年台湾加尔文出版社钱耀诚牧师翻译的《海德堡要理 问答》,以及 2008 年香港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在《研读本圣经--新译本》中的译本。此中 文译本在 2002 年曾经在中国大陆由“中国改革宗书院”出版,现略加修订。圣经经文则取自 中文和合本圣经。


海德堡要理问答 (Heidelberg Catechism) 中文 导论 第一课 唯一的安慰 第二课 人的愁苦 第三课 人的救赎 第四课 论圣父神 第五课 论圣子 第六课 基督的降卑 第七课 基督的升高 第八课 论圣灵神 第九课 称义 第十课 论洗礼 第十一课 论主的圣餐 第十二课 福音的宣讲和教会的纪律 第十三课 感恩的生活 第十四课 神的律法:十诫 第十五课 神的律法:十诫(续) 第十六课 祷告 第十七课 主祷文 第十八课 主祷文(续) English Version Introduction Lesson 01 The Only Comfort Lesson 02 The Misery of Man Lesson 03 The Deliverance of Man Lesson 04 God the Father Lesson 05 God the Son Lesson 06 The Humiliation of Christ Lesson 07 The Exaltation of Christ Lesson 08 God the Holy Ghost Lesson 09 Justification Lesson 10 Holy Baptism Lesson 11 The Lord's Supper Lesson 12 Preaching and Christian discipline Lesson 13 The Life of Thankfulness Lesson 14 The Law of God: the Ten Commandments Lesson 15 The Law of God: the Ten Commandments (continued) Lesson 16 Prayer Lesson 17 The Lord's Prayer Lesson 18 The Lord's Prayer (continued)

中文陈达版(王志勇版)

海德堡要理问答

德国的普法勒次在1546年成为信义宗的教区,但在这不久,改革宗的信仰也在此地传开。因对圣餐礼观点的不同,发生了一连串的争辩;信义宗认为基督的身体是实实在在地在饼与杯之中,而改革宗则主张饼与杯是基督同在的表征与记号。

为了解决此教义的分歧,当时在位的腓勒德利三世(FrederickIII,1515~1576)在研究这两观点之后,采纳了改革宗的论点。为了教育青年,他不顾信义宗所施加的压力,邀请了数位海得堡大学的教授,也是改革宗的神学家,完成一个适用于学校、教会及讲台信息教导的信仰问答,其中最主要的两位,是善于辩证的乌尔西努(Zacharius Ursinus),及善于热诚表达的俄利维亚努(CasparOlevianus),他们二人的特长成为此问答的特色。

腓勒德利三世也积极地参与于著作的过程中,带着论战性的第80问答,是出于他的建议,他并为德国的版本作了一篇序言。这份问答于1563年的1月,在海得堡的议会中被采用,故以此名之。在出版的同时,拉丁文版本也已完成。

《海得堡要理问答》在改革宗的信条著作中,是最具有权威性及最为通行的,其原因有三:

1.它被翻译成多种的语言,因此为许多的团体所采用。

2.虽然是在激烈的神学争辩中产生的,但此问答却不具咄咄逼人的辩腔,语气十分温和,除了第80条之外,文辞之间满有安慰,而内容着重于实际信仰的需求,不重神学的研讨,所以颇受普法勒斯以外改革宗教区的喜爱。

3.此问答的组织与众不同,乃是照着罗马书的方式写成。全文129个问答,分成三个部份:1到11是有关人类的罪及苦情;12到85是有关基督的救赎和人的信,包括对使徒信经及圣礼的解释:最后的部份强调人应有的回应,其中包括对十诫及主祷文的阐释。故改革宗的神学观随处可见。

多版本对照

赵中辉版序言


序 言

  德国的普法勒次在1546年成为信义宗的教区,但在这不久,改革宗的信仰也在此地传开。因对圣餐礼观点的不同,发生了一连串的争辩:信义宗认为基督的身体是实实在在地在饼与杯之中,而改革宗则主张饼与杯是基督同在的表征与记号。为了解决此教义的分歧,当时在位的腓勒德利三世(Frederick III,1515-1576)在研究这两观点之后,采纳了改革宗的论点。为了教育青年,他不顾信义宗所施加的压力,邀请了数位海德堡大学的教授,也是改革宗的神学家,完成一个适用于学校、教会及讲台信息教导的信仰问答,其中最主要的两位,是善于辩证的乌尔西努(Zacharius Ursinus),及善于热诚表达的俄利维亚努(Casper Olevianus),他们二人的特长成为此问答的特色。腓勒德利三世也积极地参与于著作的过程中,带着论战性的第80问答,是出于他的建议,他并为德国的版本作了一篇序言。这份问答于1563年的1月,在海德堡的议会中被采用,故以此名之。在出版的同时,拉丁文版本也已完成。

《海德堡要理问答》在改革宗的信条著作中,是最具有权威性及最为通行的, 其原因有三:

1. 它被翻译成多种的语言,因此为许多的团体所采用。

2. 虽然是在激烈的神学争辩中产生的,但此问答却不具咄咄逼人的辩腔,语气十分温和,除了第80条之外,文辞之间满有安慰,而内容着重于实际信仰的需求,不重神学的研讨,所以颇受普法勒斯以外改革宗教区的喜爱。

3. 此问答的组织与众不同,乃是照着罗马书的方式写成。全文129个问答,分成三个部份:1到11是有关人类的罪及苦情;12到85是有关基督的救赎和人的信,包括对使徒信经及圣礼的解释;最后的部份强调人应有的回应,其中包括对十诫及主祷文的阐释。故改革宗的神学观随处可见。

http://www.chinachristianbooks.org/Home/ChildrenContent.aspx?CategoryId=53b0e291-51e4-401c-a25f-0eb9d4dae41f&SubCategory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ontentId=c93ba23a-865e-444d-b726-116b6f48135d

基督教教义圣经课程 导论

圣经课程--基督教教义 简介

海德堡要理问答之主日一

给学生的几句话

亲爱的同学们:

我诚挚地欢迎你们来学习这门基督教教义的课程。你们申请上这门课,为的是更多地了解基 督教教义。

《圣经》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它们向我们讲述了神怎样对待人,人又是怎样对待神,神的 应许和诫命。同时,《圣经》也包含了关于神和人的教义。这是带着权炳而来的教义,它要 求我们对它确信不疑。

《圣经》告诉我们人是什么,谁是神。它也明确宣布,天上地下,只有一个名我们可以靠着 得救:耶稣基督。

因此,基督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还包含了一种特定的教义:基督教教义。

《圣经》上记载了在耶路撒冷的早期教会:“(他们)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 擘饼,祈祷”(徒二42)。他们钻研使徒的教训,蒙引导相信这些教义,并渴望更多地了解它。

我们希望你们也成为这样一群人。了解基督教教义至关紧要。世上流传着许多谬误和希奇古 怪的教导,这使得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真正的教义。

我们这门课程取材于《海德堡要理问答》,一本用问答的形式来教导的书。这本书被教会使 用,来向男女老少教授基督教教义,已长达四百多年,

这本要理问答并不是讲授一种新的,或人造出来的教义,而仅仅是传授《圣经》所教导的。 它将《圣经》真理按顺序归纳为几大主题:神,创造,人的堕落,通过基督的宝血的救赎, 圣灵的工作--即使人相信,悔改,归正成为基督徒。

了解和亲身经历这一基督徒教义同样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用来改变我们的思维,也要改变我 们的心灵和言行。

我们迫切希望你们通过学习基督教教义深得神的祝福。

课程编者 1999年 


关于问题的一些说明

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注解,说明答案可以在哪里找到。偶尔,可以在要理问答的问题中寻到 答案,我们就用(问)来标明。通常,答案要么在答的部分,要么在对“答”的解释中。不 论是哪种,问题后面都标明(答)。有时,要查一条或几条圣经经文中才能找到答案,这会 在问题中或问题后提到。


目录 第一课 课程简介 《海德堡要理问答》简介 主日一:唯一的安慰 第二课 主日二至四:论人的愁苦 第三课 主日五至七:论人的救赎 第四课 主日八至十:论圣父神 第五课 主日十一至十三:论圣子神 第六课 主日十四至十六:论基督的降卑为人 第七课 主日十七至十九:论基督的升至高天 第八课 主日廿至廿二:论圣灵神 第九课 主日廿三和廿四:论称义 第十课 主日廿五至廿七:论洗礼 第十一课 主日廿八至三十:论圣餐 第十二课 主日卅一:论福音的广传和基督徒的纪律 第十三课 主日卅二和卅三:论感恩 第十四课 主日卅四至卅八:论神的律法:十诫(第一块石版上的四条诫命) 第十五课 主日卅九至四十四:论神的律法:十诫(第二块石版上的六条诫命) 第十六课 主日四十五:论祈祷 第十七课 主日四十六至四十九:主祷文(头三条祷文) 第十八课 主日五十至五十二:主祷文(后三条祷文) 《海德堡要理问答》简介

为什么要用这本要理问答?

《海德堡要理问答》是一本介绍基督教教义的小册子。为什么要用这本小册子呢?难道不能 单用《圣经》么?在《圣经》中,我们读到先知和使徒的教导。经上写到第一代基督徒时, 说:“(他们)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二42)。使徒的教训 就是《圣经》所教导我们的,而《圣经》所教导我们的实在至关重要。早期教会的历史已经 证明了需要对这一教义进行归纳,以便能够对信徒进行教导。

第二个原因是:从一开始就有《圣经》相悖离的观点向教会挑战。因此,教会必须捍卫《圣 经》真理,驳斥谬误,这就需要对基督教教义进行总结。

这样,早在基督教第一世纪,就出现了对《圣经》的简短总结:《使徒信经》。之所以这样 给它命名,是因为它具体表达了使徒的教训,用于教导加入基督教会的异教徒们。它的开篇 就宣称:“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近一千年后,《海德堡要理问答》诞生了。虽然它更具体,更详细,但仍然只是《圣经》真 理的总结。在这篇要理问答中,除了其他部分,还解释了《使徒信经》。

《海德堡要理问答》是怎样产生的?

由于人的谬误,《圣经》真理在中世纪(十六世纪前)的罗马教会里被层层乌云所笼罩。十 六世纪后,靠着神的恩典,在马丁路得(德国)和加尔文(瑞士)等人的领导下,一场复兴 运动开始了。我们称之为“改教运动”。

改教运动将《圣经》--神的道重置于中心地位。对概括《圣经》教训的小册子的需要相应而 生。帕拉提那的德国领地君主--弗雷德三世(Frederick III)吩咐海德堡大学(海德堡为 帕拉提那的首府)的两个年轻神学家乌尔西努(Zacharius Ursinus)和俄利维亚努 (Caspar Olivianus)编撰一本包括问题和解答的小册子,并称之为要理问答。不仅青少 年,而且教会的全体会众都要用这本小册子学习《圣经》教义。学习的方法是教师问,学生答。

这本小册子于1563年完稿。几个世纪以来,教会学校和教会都通过宣讲福音,用这本小册子 进行教导。神的儿女们从中大得安慰。

小册子的作者所说的并未超过我们在《圣经》里所读到的。在每一个答案后,都有《圣经》 经文,说明此答案是来自《圣经》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整本要理问答是符合真理的,它永 远也不会过时。

《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结构

《海德堡要理问答》是关于人要快乐地死去的话,必须知道的三件事:他的罪恶所带来的愁 苦;从此愁苦中得救的途径和对此救赎的感恩。得救意味着接受对罪的赦免,与神和好,今 后在永远的福乐中与他同在,事奉他,赞美他。它也包括了为从所有的罪恶和永死中得救而不尽感恩。

在这门课程里,我们主要讲授人必须知道的三件事;也将讨论《使徒信经》,神的律法 和“主祷文”。

因为要理问答的每一部分都是为教会单个主日设计的,因此把它按“主日”或礼拜日划分。 《海德堡要理问答》有52个主日的课程,与一年的52个礼拜日相应。

内容提要

前言

主日1是一篇前言,介绍《圣经》教义的重大意义(《海德堡要理问答》是对它的总结): 生与死的唯一安慰。下一个问题是:“为了叫你在这种安慰中快乐地生或死,有多少事情是 你必须知道的呢?”回答是“有三件事我应当知道:第一,我的罪恶和愁苦有多大。第二, 我当怎样从自己一切罪恶和愁苦中得到释放。第三,我当如何为这样的拯救感谢上帝。”这 三件事组成了基督教教义的要素,也决定了要理问答其余部分的结构。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主日2-4)主要讲述那些未悔改,未通过对罪的赦免和相信耶稣基督与神和好的人的愁苦。

首先,提出最重要的问题:“你从何处知道你的愁苦呢?”--从神的律法。相关的问题是: “这种愁苦是从何处产生的呢?”从亚当在乐园里所犯的罪。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愁苦的严 重程度:人完全不能为神的荣耀而活;除非神的灵更新他,他的天性总倾向于邪恶。

最后,谈到罪在今生和永恒中要受的惩罚。想利用神的仁慈来逃避这种惩罚是行不通的。因 为神的公义,他不可能对罪恶视若无睹。只有对罪的惩罚得到完全的承担,与神和好才有可能。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主日5-31)教授救赎的问题。

问题是救赎是否可能,答案是:“如果神的公义得到满足,我们就能得到救赎。”

首先,问题在于:“救赎怎样才能实现?”救赎只有通过满足神的公义才有可能,这就意味 着神的律法必须得到完全的遵行,罪必须受到惩罚,神的震怒必须被承担,神的公义必须得到满足。

人可以救赎自己吗?或者,其他受造物可以帮助我们吗?不,只有一位中保可以,他既是完 全的神,又是完全公义的人。这位中保就是耶稣基督。接下来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才能认识 这位中保:《圣经》告诉我们,要通过信心。

接下来,在《使徒信经》(对三位一体的神的信仰告白)的基础上讨论信心的内涵。然后, 更进一步地讨论信心:信心的益处,信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信心从何而来及信心通过圣礼: 圣餐和洗礼得到加强。

最后讨论圣徒的联合,也提到基督徒的纪律(驳斥伪教义和惩治教会里可憎的罪行)。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主日32-52)是关于对救赎的感恩。在此强调了信心的果子:好行为。好行为不 是为了赚得救恩,而是为了表现对所受恩典的感谢。

信心和归正并肩而行:基督徒渴望按照神的诫命生活。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讨论十诫。

在此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可能达到完全,怎样才能按照律法的要求而活。这就显示了祷告 的必要性,引出了对完美的祷告--主祷文的讨论。

http://old.thirdmill.org/chinese/cd/hd/gb/hdc00.htm

陈达/王志勇版说明

海德堡要理问答 德国的普法勒次在1546年成为信义宗的教区,但在这不久,改革宗的信仰也在此地传开。因对圣餐礼观点的不同,发生了一连串的争辩;信义宗认为基督的身体是实实在在地在饼与杯之中,而改革宗则主张饼与杯是基督同在的表征与记号。 为了解决此教义的分歧,当时在位的腓勒德利三世(FrederickIII,1515~1576)在研究这两观点之后,采纳了改革宗的论点。为了教育青年,他不顾信义宗所施加的压力,邀请了数位海得堡大学的教授,也是改革宗的神学家,完成一个适用于学校、教会及讲台信息教导的信仰问答,其中最主要的两位,是善于辩证的乌尔西努(Zacharius Ursinus),及善于热诚表达的俄利维亚努(CasparOlevianus),他们二人的特长成为此问答的特色。 腓勒德利三世也积极地参与于著作的过程中,带着论战性的第80问答,是出于他的建议,他并为德国的版本作了一篇序言。这份问答于1563年的1月,在海得堡的议会中被采用,故以此名之。在出版的同时,拉丁文版本也已完成。 《海得堡要理问答》在改革宗的信条著作中,是最具有权威性及最为通行的,其原因有三: 1.它被翻译成多种的语言,因此为许多的团体所采用。 2.虽然是在激烈的神学争辩中产生的,但此问答却不具咄咄逼人的辩腔,语气十分温和,除了第80条之外,文辞之间满有安慰,而内容着重于实际信仰的需求,不重神学的研讨,所以颇受普法勒斯以外改革宗教区的喜爱。 3.此问答的组织与众不同,乃是照着罗马书的方式写成。全文129个问答,分成三个部份:1到11是有关人类的罪及苦情;12到85是有关基督的救赎和人的信,包括对使徒信经及圣礼的解释:最后的部份强调人应有的回应,其中包括对十诫及主祷文的阐释。故改革宗的神学观随处可见。


钱耀诚版序

对全世界改革宗教会而言,海德堡要理问答是一本极其重要的书,海德堡要理问答是杰出的神学家撒迦利亚·乌尔西努(Zacharias Ursinus)和卡士帕·奥利维亚努(Caspar Olevianus)所撰写的。此书的目的系针对改革宗教会的男女老幼在属灵教育上的指南。这就是为什么此书问世之后,改革宗教会即以此书来教导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之会众。并且改革宗教会在每一个主日下午都根据海德堡要理问答的内容来讲道。此外,海德堡要理问答的问与答可以用来帮助那些灵命成熟老练的人,使其靠着恩典可以向他人诉说其信仰之缘由、内容,并每日生活中主所赐之盼望及安慰。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的属灵生活上将本书当作指南,以避免任何人在他永恒的事上自欺。我亦诚恳的盼望主使用这本书成为众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中国人的福祉。正像主过去在西方世界中,曾多次所成就的一样。


http://www.reformed.com.tw/c/document_library/get_file?p_l_id=799992&folderId=824619&name=DLFE-8907.pdf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English 2011 Version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1563) was composed in the city of Heidelberg, Germany, at the request of Elector Frederick III, who ruled the province of the Palatinate from 1559 to 1576. The new catechism was intended as a tool for teaching young people, a guide for preaching in the provincial churches, and a form of confessional unity among the several Protestant factions in the Palatinate. An old tradition credits Zacharias Ursinus and Caspar Olevianus with being the coauthors of the catechism, but the project was actually the work of a team of ministers and university theologians under the watchful eye of Frederick himself. Ursinus probably served as the primary writer on the team, and Olevianus had a lesser role. The catechism was approved by a synod in Heidelberg in January 1563. A second and third German edition, each with small additions, as well as a Latin translation were published the same year in Heidelberg. The third edition was included in the Palatinate Church Order of November 15, 1563, at which time the catechism was divided into fifty-two sections or Lord’s Days, so that one Lord’s Day could be explained in an afternoon worship service each Sunday of the year.

The Synod of Dort approved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in 1619, and it soon became the most ecumenical of the Reformed catechisms and confessions.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European, Asian, and African languages and is still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warmly praised catechism of the Reformation period.

Most of the footnoted biblical references in this translation of the catechism were included in the early German and Latin editions, but the precise selection was approved by Synod 1975 of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http://www.crcna.org/pages/heidelberg_main.cfm

CCEL English Version Content

Heidelberg Catechism

The Catechism

Method of Instruction 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 As the Same is Taught in the Reformed Churches and Schools


Contents The First Part - Of The Misery Of Man

The Second Part - Of Man's Deliverance


Of God The Father Of God The Son

Of God The Holy Ghost

Of The Sacraments

Of Holy Baptism

Of The Holy Supper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The Third Part - Of Thankfulness

Of Prayer

Note. This Catechism is fully based on the Scriptures. The references to Scripture are indicated in parentheses with a letter. For example, the letter (a) points to the texts (a) placed after the answer.

http://www.ccel.org/creeds/heidelberg-cat.html#Heading1

链接参考

英文版 http://www.ccel.org/creeds/heidelberg-cat.html

英文2011版 http://www.crcna.org/pages/heidelberg_main.cfm

赵中辉版 http://www.chinachristianbooks.org/Home/ChildrenContent.aspx?CategoryId=53b0e291-51e4-401c-a25f-0eb9d4dae41f&SubCategory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ontentId=4c30c1d6-2f24-410a-9610-c58b8b26c758

王志勇版 http://old.thirdmill.org/chinese/cd/hd/hd-ce_gb.htm

陈达版(王志勇版) http://www.zgggz.com


参考链接


HC1 HC2 HC3 HC4 HC5 HC6 HC7 HC8 HC9 HC10
HC11 HC12 HC13 HC14 HC15 HC16 HC17 HC18 HC19 HC20
HC21 HC22 HC23 HC24 HC25 HC26 HC27 HC28 HC29 HC30
HC31 HC32 HC33 HC34 HC35 HC36 HC37 HC38 HC39 HC40
HC41 HC42 HC43 HC44 HC45 HC46 HC47 HC48 HC49 HC50
HC51 HC52 HC53 HC54 HC55 HC56 HC57 HC58 HC59 HC60
HC61 HC62 HC63 HC64 HC65 HC66 HC67 HC68 HC69 HC70
HC71 HC72 HC73 HC74 HC75 HC76 HC77 HC78 HC79 HC80
HC81 HC82 HC83 HC84 HC85 HC86 HC87 HC88 HC89 HC90
HC91 HC92 HC93 HC94 HC95 HC96 HC97 HC98 HC99 HC100
HC101 HC102 HC103 HC104 HC105 HC106 HC107 HC108 HC109 HC110
HC111 HC112 HC113 HC114 HC115 HC116 HC117 HC118 HC119 HC120
HC121 HC122 HC123 HC124 HC125 HC126 HC127 HC128 HC129 HCIDX


HCLD1 HCLD2 HCLD3 HCLD4 HCLD5 HCLD6 HCLD7 HCLD8 HCLD9 HCLD10
HCLD11 HCLD12 HCLD13 HCLD14 HCLD15 HCLD16 HCLD17 HCLD18 HCLD19 HCLD20
HCLD21 HCLD22 HCLD23 HCLD24 HCLD25 HCLD26 HCLD27 HCLD28 HCLD29 HCLD30
HCLD31 HCLD32 HCLD33 HCLD34 HCLD35 HCLD36 HCLD37 HCLD38 HCLD39 HCLD40
HCLD41 HCLD42 HCLD43 HCLD44 HCLD45 HCLD46 HCLD47 HCLD48 HCLD49 HCLD50
HCLD51 HCLD52 HCIDX HCCMP HCONE HC


HC HCC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 2004-2021 基督徒百科 Bible.World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 转载需要提前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Website网址: http:// Wechat微信: bibleworld Telegram电报: BibleWorld 基督教百科 微信 bible101